抱残守缺的成语解释、出处、造句
成语名字:抱残守缺
成语发音:bào cán shǒu quē
成语解释:残:残缺;不完整。缺:残破。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。也作“保残守缺”。
成语出处:东汉 刘歆《移书让太常博士》:“犹欲抱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亡(无)从善服义之公心。”
成语繁体:抱殘守缺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形容人守旧,不肯接受新事物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 因循守旧  墨守成规 
反义词: 推陈出新  自我作故 
成语例句:这些似乎都是抱残守缺,汇集众说而成。(朱自清《经典常谈 周易第二》)